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中国药典》:南五味子

药材名称南五味子

拼音Nán Wǔ Wèi Zǐ

英文名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鉴别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0.5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五味子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南五味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醋南五味子: 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黏性。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

性味酸、甘,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1.5~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五味子

药材名称南五味子

拼音Nán Wǔ Wèi Zǐ

别名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K. peltigera Rehd. et Wils.),以根、根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序梗女贞

    药材名称序梗女贞别名苦丁茶[四川]来源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春季采叶,潦,闷后作成饼,晒干供药用。同属植物Ligustram aff. strongyl

  • 樗叶

    《中药大辞典》:樗叶药材名称樗叶拼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

  • 小叶凤凰尾巴草

    《中药大辞典》:小叶凤凰尾巴草药材名称小叶凤凰尾巴草拼音Xiǎo Yè Fènɡ Huánɡ Wěi Bɑ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日本双盖蕨的根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厚叶素馨

    药材名称厚叶素馨拼音Hòu Yè Sù Xīn别名鲫鱼胆、樟叶茉莉、青竹藤、胆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厚叶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pentaneurum Hand.-Ma

  • 地贵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贵草药材名称地贵草拼音Dì Guì Cǎo来源茜草科地贵草Ophiorrhiza succirubra Ki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千金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金藤药材名称千金藤拼音Qiān Jīn Ténɡ别名小青藤、铁板膏药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Thunb.)Miers.以根

  • 豪猪千

    药材名称豪猪千拼音Háo Zhū Qiān别名林堕子、豪猪毛来源啮齿目豪猪科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Swinhoe,以长毛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功能主治拔竹签和枪弹片。用法

  • 蟋蟀

    《全国中草药汇编》:蟋蟀药材名称蟋蟀拼音Xī Shuài别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来源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

  • 昙花

    《中药大辞典》:昙花药材名称昙花拼音Tán Huā别名琼花、凤花、金钩莲(《新中医药》9(6):50,1958)。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昙花的花。原形态直立灌木,长达1米以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