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纲目》卷十七。有因脾胃湿热而致者,足心热而不时汗出。因于脾胃虚寒者,足心冷汗时出。参见手足汗条。
①出《药性论》。为天麻之别名。②见《陕西中药志》。为七叶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伤寒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经穴别名。《千金翼方》卷27:“上气气闭,欬逆,咽冷,声破喉猜猜,灸天瞿五十壮,一名天突。”后《针灸聚英》等书列作天突穴之别名,见该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七:“暴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名曰尸疝。”即突发性剧烈心腹疼痛,向背部放散,或伴有厥冷气闭的病证。治同热疝,见该条。
指阴茎挺直长大而不收。《灵枢·经脉》:“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出《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即趺蹶。详该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手足指(趾)的第二节。手足大指(趾)无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