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皮破肉伤,水湿浸入所致。症见口噤、不能吞咽、项背强直、疮口流黄水。用牡蛎末敷疮口,或甘草煎汤调服牡蛎末二钱;亦可用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水调敷疮上,并温水调服牡蛎末一钱。
见《东垣试效方》卷五。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古代的九种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各种不同刺法适应不同病变,分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淬刺等九种,详各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少阴君火。亦即极盛之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安徽歙县人。精通医理,辑有《苍生司命》一书。
见《湖南药物志》。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