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周礼》。指徐(粳米)、黍(粘黄米)、稷(谷子,一说为高粱)、粱(上等小米)、麦、苽(菰米)。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无甚大弊,但三处两处似膜非脂,从气轮(肺金)而蚀风轮(肝木),故曰流金凌木。状如胬肉攀睛,然色白而薄,位且不定。”类今之假性翼状胬肉。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孔广福条。
指小儿心气较盛,易为痰火邪热所扰动而出现心经实热的病证。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心为火脏而主神明,小儿神识未充,心志未定,易为喜怒惊惧等情志所刺激而扰动心气,引致心火炽盛或痰热蔽阻心窍而出现神昏惊厥等心经
推拿穴位名。即指三关,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黄水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