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卷二。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介绍】:见高秉钧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介绍】:明代医生。兰溪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医理,对请他治病的人,先贫后富,对贫穷病人赠药而不取报酬,对远道求医的贫穷病人还自始至终按日处方,丝毫不苟。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黄皮果核之简称,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即木鳖子,详该条。
证名。古称鼻鼽。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多由肺卫不固,风寒侵袭鼻窍所致。《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
书名。30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
【介绍】:见王琦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子林。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痘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