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羚羊羌活汤

    药方名称羚羊羌活汤处方羚羊角屑1两半,羌活1两半(去芦头),黄芩1两半(去黑心),人参1两半,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泽泻1两半,山茱萸1两半,秦艽1两半(去苗土),决明子1两半(微炒),车前子1

  • 白僵蚕丹

    药方名称白僵蚕丹处方白僵蚕1两(炒),干全蝎21个,白附子半两,天麻半两,半夏半两(汤浸7次,以捣罗为细末),朱砂半两(水飞),金箔10片(研),腻粉1钱(研)。制法上同拌匀,用枣肉为丸,如黍米大。功

  • 戊戌酒

    药方名称戊戌酒处方黄狗1只 曲米适量制法用1只黄狗肉煮糜,连汁和曲米,酿酒。功能主治大补元阳。适用于阳痿、精液清冷症、腰膝冷痛、小便清。用法用量不拘时,频饮之。注意本品大热,阴虚及无冷病人,不宜饮服。

  • 玄胡索散

    《世医得效方》卷四:玄胡索散药方名称玄胡索散处方玄胡索30克甘草6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缓急止痛。治卒心痛,或经年不愈者。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顿服。如吐逆,分作三五次服。摘录

  • 开牙散

    《直指小儿》卷一:开牙散药方名称开牙散处方华阴细辛1钱,南星1钱,朴消1钱,麝半钱,蝎梢5条。功能主治通关定惊。主用法用量上为末。以少许用乌梅肉揉和擦牙,兼用细辛、皂角、荆芥末吹入鼻中。摘录《直指小儿

  • 黄连香薷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黄连香薷汤药方名称黄连香薷汤处方香薷(三钱)厚朴(姜制.二钱)黄连(二钱)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心腹撮痛,四肢厥冷。用法用量上先将厚朴、黄连二味,同用生姜四钱

  • 伤丸

    药方名称伤丸处方淮牛膝30克 参三七9克当归30克 落得打30克杜仲30克骨碎补30克 山羊血6克白及15克自然铜6克儿茶3克甜瓜子60克红花15克厚朴9克乳香9克木瓜15克 川续断60克肉桂6克朱砂

  • 八制保瞳丸

    药方名称八制保瞳丸处方枸杞1斤(分作8分,先用酒润透,1用蜜拌,1用乳拌,1用青盐拌、1用黑芝麻拌,1用川椒拌,1用小茴香拌,1用独活拌,1用菖蒲拌,俱用3钱,各炒,须不变红色为佳,若变黑色便不效)。

  • 竹沥粥

    药方名称竹沥粥处方淡竹沥180毫升粟米150克功能主治治妊娠烦闷。用法用量以水煮粟米成粥,临熟下竹沥再煎,令稀稠适度,温服。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 虾蟆丸

    药方名称虾蟆丸处方虾蟆使君子(炒)皂角(烧)各60克青黛(研)75克龙胆草(去苗)120克雄黄(研,水飞)60克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合匀,水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腹胀面黄,肌肤瘦痒,时作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