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张氏医通》卷十五: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医方集解》: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金匮》卷中:大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黄芩五物散

    药方名称黄芩五物散处方黄芩5两,黄连5两,黄柏5两,黄耆4两,龙骨6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水痢。心腹甚痛,食无妨,但食后即痢,食皆化尽,唯变作水谷无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用法用量以饮下之,初服1

  • 粉香散

    《卫生总微》卷三:粉香散药方名称粉香散处方蚌粉不拘多少(研根细,水飞过)、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婴小身热,受蒸不解,及挟时行温病。用法用量用绵裹,朴粉儿身。摘录《卫生总微》卷三《圣济总录

  • 柏桂汤

    药方名称柏桂汤处方茯苓30克甘草梢(生用)9克栀子(炒)9克黄柏(酒制)9克肉桂3克功能主治治杨梅毒结于宗筋,阴茎腐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 加味麻黄散

    药方名称加味麻黄散别名加味麻黄汤处方升麻(酒洗)、麻黄(酒炒)、人中黄、牛蒡子、蝉退各等分。功能主治麻痘发不出。麻痘形色紫黑,标闭不明,一出即没。用法用量加味麻黄汤(《种痘新书》卷十一)。摘录《赤水玄

  • 大白术汤

    药方名称大白术汤处方白术2两,防风1两,羌活1两,川芎1两,黄芩5钱,细辛3钱,白芷1两半,石膏2两,知母7钱,甘草5钱或1两,枳实5钱(去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解利伤寒。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半

  • 大补汤

    《痘疹全书》卷下:大补汤药方名称大补汤处方人参、黄耆、生地、甘草、当归、川芎、白芍、桂心、木香、青皮。功能主治女子痘疹起发至泡浆数日,忽然行经,恐血出里寒而生陷伏之变。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

  • 黑疸汤

    药方名称黑疸汤处方茵陈蒿4两(捣汁,取1合),瓜蒌根1斤(捣汁,取6合)。制法上冲和,顿服之。功能主治黑疸。用法用量必有黄水自小便中下,如不下再服。摘录方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 补筋丸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补筋丸药方名称补筋丸处方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 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 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 抗毒丸

    药方名称抗毒丸处方金银花6两,青连翘6两,地丁草6两,天花粉6两,干生地5两,苦桔梗5两,大青叶3两,龙胆草2两,板蓝根3两,公英2两,没药1两,黄连5钱,梅片1钱5分,牛黄1钱5分,朱砂1两,寒水石

  • 保胎如圣散

    药方名称保胎如圣散处方当归、红花、益智、白芍、益母草、甘草。功能主治产妇忽然腹痛,先行其水,婴儿不降,忽误吞热物伤胎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儿不下,取鲤鱼1尾,同药再煎,加醋1杯,服乌金丸。摘录《女科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