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枕中丹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惊风辟妄》。指小儿急慢惊风。详搐条。
即大肠经虚寒。《千金要方》:“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阳小肠经,详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好黄连(去须)不计多少。研细末,剉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如是七次,即用冬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治消渴。
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张氏医通》卷十二方。半夏、赤茯苓、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苏叶、香附、槟榔(大便溏者不用)、木香、大腹皮、枳壳、桔梗各七分,人参一钱五分,肉桂、厚朴(姜制)各八分,生姜七片,红枣二枚。水煎服。治诸气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即肉刺。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黑骨头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