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女科经纶》卷一。指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伤于血络,而致经漏淋漓不止,俗名血沙淋。治宜调和血气,使脏腑和平,经血可止。参见经漏条。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
【介绍】:见岐伯条。
见《本草纲目》。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植物志》。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泛指药材的加工处理,如切饮片、炙、煅、蒸、淬等。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教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炮制的目的在于:①清除杂质,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