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体部位名。亦称篡、下极、屏翳。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医宗金鉴》:“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②经穴名。代
病证名。指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理虚元鉴》卷上:“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季阳气收敛,脉象应轻平而浮,像秤杆的平衡一样。
指疾病的内外部位。《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病名。即乳蛾。《冯氏锦囊秘录》卷六:“喉痹者,即缠喉风类也。……其候与前论蛾症相近,而治法不能无异。”参见乳蛾条。
简称针感,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和患者的体质、病种、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至于针刺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七方。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炮姜、炙甘草、陈皮、藿香各四分,砂仁六分,茯苓一钱,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产后血块痛未除而患霍乱者。
又名阙中、印堂。《灵枢·五色》阙者,眉间也。”古人认为这个部位可作为望肺部疾病的参考。
病名。即伤食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详伤食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