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金匮钩玄条。
见《神仙服食经》。指月经,详该条。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
属阴的生命物质基础的枯竭,则属阳的生命活力随之而消失。如亡血可致气脱。参见脱证条。
见《黑龙江中药》。为大叶藜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