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盘肠生。《杜氏女科辑要》:“临产子肠先出,产后肠不收,名曰盘肠献花。”详盘肠生条。
色诊之一。赤为火热之色,属心。临床上赤甚主实热,微赤主虚热。久病虚人,午后两颧发赤,为肝肾阴火上炎;赤色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戴阳证;肺病见赤色,多属阴虚火盛,灼伤肺阴;面赤耳鸣,头目眩痛,多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不能吮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
万密斋祖传全婴妙诀。出《幼科指南心法》。一十三方为丸、丹、饼三种剂型。乃婴幼儿危、急病症救治之方。即抱龙丸、凉惊丸、胃苓丸、养脾丸、胡麻丸、神芎丸、玉液丸、茱萸内消丸、香连丸、雄黄解毒丸、至圣保命丹、
藏医学著作,藏名《起瓦林谢》。十五世纪舒卡·年姆尼多吉著。全书不分卷。主要论述医学理论、药性及临床治疗的诀窍,有如一粒舍利衍生出无数要诀,故名。
即亡津液。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汉章,号卧岩。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精于针灸经脉之学,明孝宗赐任太医院御医。著有《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书。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广枣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寒湿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灵枢·痈疽》:“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泣通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为急性化脓性疾患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