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药方名称干姜附子汤

处方干姜60克附子5克(生用)

功能主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竭;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顿服。

摘录伤寒论

《伤寒全生集》卷二:干姜附子汤

药方名称干姜附子汤

处方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功能主治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千金》卷八:干姜附子汤

药方名称干姜附子汤

处方干姜8两,附子8两,桂心4两,麻黄4两,芎?3两。

功能主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姜附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下虽言心虚,而实少火气衰,不能代天宣化。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兼桂心,助姜、附益火消阴;肾气有权,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心主血,芎?既能治风,又能和血。

摘录《千金》卷八

猜你喜欢

  • 胶豉汤

    《圣惠》卷七十九:胶豉汤药方名称胶豉汤处方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豉1合,薤白10茎(切),生姜1两(切)。功能主治产后虚冷下痢,腹泻腹痛。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2分,去滓,食前分温3服。摘

  • 撮风散

    《直指小儿方》卷一:撮风散药方名称撮风散处方赤脚螟蚣半条(炙)钓藤7.5克朱砂直僵蚕(焙)血蝎梢各3克麝香0.2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熄风,除痰,止痉。主初生儿心脾有热,兼痞风邪,致患撮口,症见口

  • 神仙活命汤

    药方名称神仙活命汤处方龙胆草6克 元参24克马兜铃9克板蓝根9克 生石膏15克白芍9克 川黄柏4.5克 生甘草3克 大生地30克瓜蒌9克 生栀子6克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清热养阴。治白喉。壮热口渴,面红目

  • 黄蕊散

    药方名称黄蕊散处方黄柏1两(微炒),青黛半两,麝香1钱(别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臭,虫蚀作孔。用法用量每取少许掺贴疼处,1日上3-4次。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草寒食散

    药方名称草寒食散处方钟乳(炼)1分,附子(炮,去皮)1分,栝楼根1分,茯苓1分,牡蛎1分(熬),桔梗1两,干姜1两,人参1两,防风1两,细辛5分,桂心5分,白术3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腹胁下支满

  • 青阳汤

    药方名称青阳汤处方青皮4.5克(醋炒)柴胡3克(醋炒)蒺藜12克乌药3克炮姜1.5克 广皮3克 延胡2克(酒炒)木香1.5克郁金6克花椒子24粒(打碎)功能主治疏肝行气。治肝经有寒,气机郁结,致成肝胀

  • 加味耆桂五物汤

    药方名称加味耆桂五物汤处方黄耆、桂枝、白芍、归尾、桃仁、牛膝、生姜、大枣。功能主治真中风后遗偏瘫,血压正常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本方为温通血络之剂,用仲景耆桂五物以温补活血通络,加归尾、桃仁、牛

  • 保赤膏

    药方名称保赤膏别名保志膏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刘寄奴1两,合欢木皮1两,男子黑发(洗净)1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黄蜡8钱,白蜡8钱,龙骨(煅,童便渍)1钱。制法上用麻油4两,煎

  • 补汤

    药方名称补汤处方防风2两,桂心2两,车前子2两,五加皮3两,丹参5两,鹿茸5两,巴戟天5两,干地黄5两,枸杞皮5两。功能主治补肾。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各家论述《

  • 分清散

    药方名称分清散别名分清饮处方益智仁、萆薢、菖蒲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白浊。用法用量分清饮(《明医指掌》卷七)。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