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别名椎顶、太祖。位于后正中线,第六颈椎棘突下缘。主治感冒,咳嗽,疟疾,项强;以及支气管炎,癫痫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人体部位名。指膝部后方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弯,。《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黄连(酒洗)、黄芩(酒洗)、栀子(姜制,炒黑)、滑石、知母(盐酒拌)、犀角、甘草、人参、麦门冬、茯神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灯心一握。水煎服。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神昏。
《金匮要略》方。又名硝矾散。硝石、矾石(烧)各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大麦粥汁和服,日三次。治女劳疸,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时溏;近代也用于胆石症。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在风轮下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张氏医通》卷八)。因脓多黄而状似膜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脉象,脉来如绞滤漆汁,四面流散。《素问·大奇论》:“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左金丸,见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脱疽。见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左右如乳头堆起,只痒不痛,遇辛苦出水,或痔有孔出脓。”相当于肛漏。宜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