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不振
同心阳虚。详该条。
同心阳虚。详该条。
病症名。①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的一种温病。《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足背。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证治同疔疮。
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一个郄穴,即孔最(肺)、温溜(大肠)、梁丘(胃)、地机(脾)、阴郄(心)、养老(小肠)、金门(膀胱)、水泉(肾)、郄门(心包)、会宗(三焦)、外丘(胆)、中都(肝)、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素中。陕西三原人。撰有《伤寒辨证》(1678刊刻)、《痘疹辨证》(1678刊)等书。
【介绍】:三国时吴国医生。平生从事磨镜职业,深入民间,遇有病人,则予丸药治疗,多有疗效。因姓名不传,一般人称他负局先生。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四。即乳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