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摄生众妙方

摄生众妙方

方书名。11卷。明·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分为通治诸病、危病、补养、诸风、伤寒感冒等47门,各门选集有效成方予以汇辑编成。但由于编者随见闻而录,内容不够完备,复选集临床各科单验方,另撰《急救良方》2卷,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猜你喜欢

  • 黄维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圣济经解义》10卷,已佚。

  • 表热里寒证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

  • 补气黄芪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

  • 志伤

    病证名。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灵枢·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参见七伤条。

  • 胚胎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

  • 米秕

    见明·汪颖《食物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 丁桐皮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地龙骨

    见《河北中药手册》。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

  • 按脉

    即切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