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春温

春温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泄里热为主,方用黄芩汤等。如兼有恶寒头痛,则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表里两解。如热入阳明壮热口渴、汗多、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则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以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如热入营血,或伤阴动风,均可参用风温治法。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见《增补详注温病条辨》卷一)。亦有因新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时病论》)。《类证治裁·温症》:“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参见伏气温病、新感温病、风温等条。

猜你喜欢

  • 扁鹊内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9卷,已佚。

  • 窦默

    【介绍】:见窦杰条。

  • 网虫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 余听鸿医案

    见诊余集条。

  • 花韵楼医案

    书名。1卷。清·顾鬘云撰。作者女医家,擅治妇科疾病。本书以妇科及内科杂病为主。记录较详,多为连续就诊的病案,故从中可以看出顾氏辨证用药的层次和思路,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乳子

    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①指婴儿。吴崑注:“乳子,乳下婴孩也。”②指产育。《说文》:“人与鸟生子曰乳,兽曰产。”③指哺乳。《张氏医通》:“乳子言产后以哺乳时,非婴儿也。”

  • 其下者引而竭之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 花蕊石丹

    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 浊气归心

    饮食精华浓浊部分归于心脏,由心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说明了心起着输送营养的总枢纽作用。《素问·经脉别论》:“饮食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