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

  • 杂病源流犀烛

    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第6部分

  • 杂病源流犀烛

    书名。30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八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

猜你喜欢

  • 范思贤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父范防御以小儿医闻名。思贤继承家学,长于儿科。

  • 商阳

    经穴名。代号LI1。出《灵枢·本输》。别名绝阳。属手阳明大肠经。井(金)穴。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背动、静脉网。主治中风昏迷,发热,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 金匮方论衍义

    书名。3卷。元末明初赵良仁(以德)约撰于1368年。本书注释《金匮要略》较为详明,但刊本甚少流传。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

  • 辨斑疹

    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

  • 神仙外应膏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川乌一斤。为末,入砂锅内,加醋慢火熬如酱色,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患处,然后敷此药。治湿痰流注。

  • 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藏医综合性医书。八世纪中叶由应聘入藏的于阗名医比吉·占巴西拉翻译的《活体测量》、《尸体图鉴》、《伤科精义》、《甘露宝鉴》等十余种医药书合编而成。是古代藏医早期重要医学丛书。现存木刻本。

  • 恶字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恶阻。详该条。

  • 否隔

    否,同痞;隔,阻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天气否隔,寒风晓暮。”病机上,通常多指气机阻滞。

  • 内府

    指六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 外漏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症“生于两睥之外,或流稠脓,或流臭水,胀痛则流出,不胀则略止。先与人参漏芦散,后用千金托里散加葱白。”(《张氏医通》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