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枸杞叶

枸杞叶

《中药大辞典》:枸杞叶

药材名称枸杞叶

拼音Góu Qǐ Yè

别名地仙苗(《日华子本草》),甜菜(《本草图经》),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寿堂经验方》),枸杞苗(《纲目》),枸杞菜(《生草药性备要》),枸杞头(《江苏植药志》)。

出处《别录》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嫩茎叶。春、夏采收。

化学成分日本产枸杞叶含甜菜碱、芸香甙、维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为半胱氨酸及维生素C所消除);干叶的热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极少量的琥珀酸、焦谷氨酸、草酸及多量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性味苦甘,凉。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苦,平,涩,无毒。"

③《纲目》:"苦甘,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心、肺、脾、肾四经。"

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①《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之;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

②《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③《口华子本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

④《纲目》:"去上焦心肺客热。"

⑤《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

⑥《本经逢原》:"能降火及清头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8两;煮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注意《药性论》:"与奶酪相恶。"

复方①治五劳七伤,房事衰弱:枸杞叶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葱白等,调和食之。(《圣惠方》枸杞粥方)

②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米三合,葱白十四茎。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

③治急性结膜炎:枸杞叶二两,鸡蛋一只。稍加调味,煮汤吃,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④治跟涩痛,兼有翳者: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二两。上件药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别取大桑叶三两,重裹之,悬于阴地,经宿,乃轻压取汁,点目中,不过三,五度瘥。(《圣惠方》枸杞汁点眼方)

⑤治视力减退及夜盲:枸杞菜二两,柄猫草一两,夜明砂三钱,猪肝四两。水煎服。(《陆川本草》)

⑥治痔疮炎肿:鲜枸杞茎叶一握。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年少妇人白带: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枸杞叶

药材名称枸杞叶

拼音Góu Qǐ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 Leaf of Barbary Wolfberry, Leaf of Matrimonyvine

别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Lycium barbarum L.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初夏采摘,洗净,多鲜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植株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茎干较细,外皮灰色,具短棘,生于叶腋,长约0.5-2cm。叶片稍小,卵形、卵状鞭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0.5-2.5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3-5裂;花冠管产和裂片等长,管之下部急缩,然后向上扩大成漏斗状,管部和裂片均较宽;雄蕊5,着生花冠内,稍短于花冠,花花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长10-15mm,直径4-8mm,种子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鉴别性状鉴别 单叶或数处叶簇生于嫩枝上。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6cm,宽0.5-2.5cm,全缘。表面深绿色。质脆,易碎。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60-240g;或煮食;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注意《药性论》:与奶酪相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黑二丸

    药材名称红黑二丸拼音Hónɡ Hēi èr Wán别名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白二丸(《神衣架中草药》)。出处《神农架中草药》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根茎。夏季开

  • 酱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酱头药材名称酱头拼音Jiànɡ Tóu别名绛头、赤地胆、血地胆、大红药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酱头Polygonum aubertii Henry [Bilderdyk

  • 苦石莲

    《中药大辞典》:苦石莲药材名称苦石莲拼音Kǔ Shí Lián别名石莲子(《生草药性备要》),老鸦枕头(《药材资料汇编》),土石莲子、青蛇子(《南宁市药物志》),猫儿核(《广西中药

  • 西藏花椒种子

    药材名称西藏花椒种子拼音Xī Zànɡ Huā Jiā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tibetanum Huang采收和储藏

  • 山铁树叶

    《中药大辞典》:山铁树叶药材名称山铁树叶拼音Shān Tiě Shù Yè别名剑叶木、乌猿蔗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叶互生,聚生于

  • 朴树根皮

    药材名称朴树根皮拼音Pò Shù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tetrandra Roxb.subsp.sinensis(Pers.)Y.C.Ta

  • 槠子

    《中药大辞典》:槠子药材名称槠子拼音Zhū Zǐ别名株子(《饮膳正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或青椆的种仁。原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

  • 山姜花

    药材名称山姜花拼音Shān Jiānɡ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姜科植物和山姜的花。性味《纲目》:"辛,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消食,杀酒

  • 白松塔

    《中药大辞典》:白松塔药材名称白松塔拼音Bái Sōnɡ Tǎ别名松塔、松球、松果、椁树核桃(《山西中草药》)。出处《山西中草药》来源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白皮松,

  • 巴豆

    《中国药典》:巴豆药材名称巴豆拼音Bā Dòu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