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冬瓜皮,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介绍】:见李中梓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介绍】:见王泰林条。
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多由饮食不慎,误食蜈蚣。可先取生猪血饮之,少倾以清油灌口中,蜈蚣滚在血中即吐出。后以雄黄末调服,以解其毒。
出《金匮要略》。为蜂蜡之一种,详该条。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