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浊阴不降

浊阴不降

指水谷的营养原料和糟粕,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五脏”,“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出下窍的浊阴指糟粕,走五脏,归六腑的浊阴是新陈代谢的原料。浊阴不降多由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的功能障碍所致。症见胸闷、腹胀大便溏、小便黄及头重体困、食少纳呆、舌苔浊腻、脉弦滑等。治疗一般以健脾祛湿芳香化浊

猜你喜欢

  • 田螺旋顶

    病名。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春水扬波一症,黑睛斜斜高耸而起,若治不及时,“……则渐高失,至极并水不见,神膏如死,俗谓之田螺旋顶。”参见春风扬波条。

  • 夏月霍乱

    病名。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症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刊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

  • 蜞蜍著人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 郑承湘

    【介绍】:清末医家。字雪渔,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长子。少攻举子业,后承继家学,潜心医学,撰有《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括》、《医汇简切》、《医学正义》、《痘治正名类参》、《愚虑医草》、

  • 费伯雄医书二种

    丛书名。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賸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 灾眚(shěng 省)

    灾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灾眚时至。”

  • 血珀

    见《大明一统志》。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 督脉病

    病证名。指督脉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摇。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素问·骨空论》:“督脉

  • 脾虚身肿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症也。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诸

  • 珠顶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耳屏尖端。主治牙痛,耳部疾患等。直刺0.1寸。艾炷灸3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