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透邪。详该条。
病名。又称胃泄。《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详胃泄、伤食泻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病证名。简称注痛。注亦作疰,又名恶疰心痛。指感触秽浊之气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学入门》卷五:“疰痛,卒感恶忤尸疰。素虚者,肾经阴气上攻,神昏卒倒,苏合香丸。痛引背伛偻者,沉香降气汤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即子淋。详该条。
指肺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