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溺浊

猜你喜欢

  • 少腹胀

    证名。指少腹胀满。出《素问·标本病传论》。详腹胀、小腹满条。

  • 辘轳转关外障

    病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肝脏热极,风毒入脑,致令眼吊起,睛瞳难以回转。”参见目偏视条。

  • 荣穴

    五输穴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经各有一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

  • 痰中

    病名。类中风之一。见《证治汇补·似中风章》。又名湿中。《医学心悟·类中风》:“湿中者,即痰中也。”多由湿盛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而致病。症见猝然眩晕,发麻,昏倒不省人事,舌本强直,喉有痰声,四肢不举,脉

  • 蛇退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 吴杖仙

    【介绍】:见吴尚先条。

  • 恶(wù 误)寒

    证名。即怕冷。诸邪郁遏表阳,或阳虚卫弱所致。《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丹溪心法·恶寒》:“阳虚则恶寒。”《张氏医通·寒热门》:“有卫气虚衰,不能实表分肉而恶寒者;

  • 吕熊飞

    【介绍】: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年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 臭藜藿

    见《广东中药》。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孔穴

    即腧穴。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称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