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漆大姑

漆大姑

《中药大辞典》:漆大姑

药材名称漆大姑

拼音Qī Dà Gū

别名毛漆、毛七哥(《陆川本草》),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南宁市药物志》),漆大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杨漆姑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藤篮果(《云南中草药》),痒树棵(《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枝叶

原形态灌木,多分枝,枝密被黄色、扩展的粗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5厘米,很少达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上密被黄毛;叶柄短,密被黄毛;托叶锥尖。花单性同株,雄花成束生于叶腋内,具短柄;萼片6,矩圆形,略钝头,长约2毫米,外面被疏粗毛;花药3枚。雌花无柄而通常单生,子房5室,被粗毛,花柱短,矩圆形,直立而粘合。蒴果扁球形,顶部压入,被粗毛,径8~10毫米。花期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间。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酚类、鞣质。

性味①《陆川本草》:"辛涩,寒。"

②《广西中草药》:"味苦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驱风利湿,散瘀,止血,消肿。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漆疮,湿疹,皮炎。

①《岭南采药录》:"凡患漆疮皮肤红肿作痒,取其叶煎水洗之。"

②《陆川本草》:"止血,驱风,消肿。治刀伤出血,血风瘙痒,疮疖痘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利湿,破血。治跌打,蛇伤,漆蚀,疮疥,痢疾。"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内服:煎汤,1.5~5钱。

复方①治漆树过敏,水田性皮炎,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荨麻疹,湿疹:漆大姑鲜叶或干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急性肠胃炎,痢疾,脱肛,牙痛,风湿性关节痛:毛果算盘子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烧伤,湿疹:算盘子鲜叶,水煎外洗,或用根研末撒布创面。(《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漆大姑

药材名称漆大姑

拼音Qī Dà Gū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Eriocarpous Glochidion, Eriocarpous Glochidion Leaf

别名毛漆、毛七哥、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漆大伯、杨漆姑婆、藤篮果、痒树棵、两面毛、生毛七、山桔子、八楞桔、八面桔、入瓣桔、山金瓜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毛果算盘子常绿灌木,高0.5-2m。枝密被淡黄色扩展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mm,被密毛;托叶钻形,长3-4mm,被毛;叶卵形或狭卵形,长3-9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截平或圆形,全缘,上面榄绿色,下面稍带灰白色,两面均被长柔毛,下面尤密,侧脉4-6对,下面网脉稍明显。花淡黄绿色,单性同株;雄花通常2-4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4-10mm,被毛;萼片6,长圆形,先端锐尖,外被疏柔毛,雄蕊3;雌花几无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内,萼片6,长圆形,长2.5-3mm,其中3片较狭,两面均被长柔毛,子房扁球形,密被柔毛,5室,罕4室,花柱短,合生呈圆柱状,直立,约为子房长的3倍,均密被长柔毛,顶端5裂。蒴果扁球形,顶部压人,具5条纵沟,直径8-10mm,密被长柔毛,先端具圆柱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种子橘红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600m的山坡、山谷阳处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长4-8cm,宽1.5-3.5cm,卵形或窄形或窄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呀圆形,全缘,两面均被长柔毛,下面的毛较密;托叶锥尖形。纸质。毛特异,叶苦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酚类、鞣质。预试全草含鞣质、酚类。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胃;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研末敷。

复方①治漆树过敏,水田性皮炎,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荨麻疹,湿疹:漆大姑鲜叶或干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急性肠胃炎,痢疾,脱肛,牙痛,风湿性关节痛:毛果算盘子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③治烧伤,湿疹:算盘子鲜叶,水煎外洗,或用根研末撒布创面。(《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凡患漆疮皮肤红肿作痒,取其叶煎水洗之。

2.《陆川本草》:止血,驱风,消肿。治刀伤出血,血风瘙痒,疮疖痘毒。

3.《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利湿,破血。治跌打,蛇伤,漆蚀,疮疥,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茶根

    药材名称大茶根拼音Dà Chá Gēn别名大洋藤、玉叶金花(《广西药植名录》),胶鸟藤(《中国经济植物志》),火烧藤(广西医学院《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 小五彩苏

    药材名称小五彩苏拼音Xiǎo Wú Cǎi Sū别名小洋紫苏、金耳环、盆上金耳环、五色草、假紫苏、洋紫苏、金钱炮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五彩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us scutel

  • 岩枇杷

    药材名称岩枇杷拼音Yán Pí Pá别名岩莴苣、蛛毛苣苔、回生草、红毛旋蒴、苣苔、旋蒴苣苔、消毒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锈毛旋蒴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a rufercens Fr

  • 鹅掌金星草

    药材名称鹅掌金星草拼音é Zhǎnɡ Jīn Xīnɡ Cǎo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百草镜》),独脚金鸡(《纲目拾遗》),猪蹄叉、鸡脚叉、乌毛丁(《贵州民间方药集》),鸭脚珠、鸭脚掌、三

  • 小龙胆草

    药材名称小龙胆草拼音Xiǎo Lónɡ Dǎn Cǎo别名青鱼胆草、雪里梅、小内消、细龙胆、凤凰花、小雪里梅、寒风草、小青鱼胆、小酒药花根、星秀花、血龙胆、青鱼胆、疔药、小龙胆、傍雪开、龙胆草、胆草、

  • 火秧竻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药材名称火秧竻拼音Huǒ Yānɡ Lè别名霸王鞭(《广州植物志》),阿黎树、羊不揩、龙骨刺(《广西中兽医药植》),火虹、火巷、美泽大戟(《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

  • 苦葵鸦葱

    药材名称苦葵鸦葱拼音Kǔ Kuí Yā Cōnɡ别名又枝鸦葱、女苦奶(《内蒙古中草药》),羊奶及及、散枝鸦葱(《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分枝鸦葱的

  • 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药材名称苦壶卢蔓拼音Kǔ Hú Lú Mà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qu

  • 棉花藤

    药材名称棉花藤拼音Mián Huā Ténɡ别名山木通、木通、川本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齿女萎的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var obtusiden

  • 鼠肾

    《中药大辞典》:鼠肾药材名称鼠肾拼音Shǔ Shèn别名鼠印(《岣嵝神书》)。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鼠"条。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