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炼药

炼药

炼丹。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卒聋

    病名。即暴聋。《卫生宝鉴》卷十:“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聋也。”详暴聋条。

  • 狗脚刺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 皂角

    出《肘后方》。为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 蜞(qí 其)针法

    外治法之一。见《本草拾遗》。蜞即蚂蜞,又称蚂蝗、水蛭,其头部有毒腺,吮血时分泌一种毒液,使血不凝聚,故用此以吸取痈疽之血脓,称蜞针法。操作时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吸吮恶血,促其毒消

  • 目中红筋附睛

    病证名。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此心火乘于肝木,俗作谓攀睛是也。”详胬肉攀睛条。

  • 热烂

    证名。眼弦之“春夏烂者为热烂”(《银海精微》)。系脾土蕴积湿热所致。宜清热祛湿。可服三黄汤加减,外用棉裹散薰洗,有瘀滞者可洗。

  • 药菖蒲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瘄后便脓

    病证名。麻疹后便下脓血。清·郑卜年《瘄略》:“瘄后泄泻,而便脓血者,由邪热内陷,大忌止涩。最宜升发升提,虽元气不复,脾胃虚弱,不得轻用参耆,解其热,凉其肠,而病症自愈。”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之类。

  • 参同契

    书名。为我国最早的炼丹书。葛洪《神仙传》认为系汉·魏伯阳的著作。书中以《易经》的卦象术语讲述炼丹的方法。以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为中心,并以阴阳五行、早晚时刻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