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狼萁草

狼萁草

药材名称狼萁草

拼音Lánɡ Qí Cǎo

别名芒萁、穿路萁、路萁子柴、筲萁子柴、鸡毛蕨、反蕨叶、蜈蚣草、冷猪窝、硬蕨萁、蕨叶草、铁郎鸡、篦子草、狼机柴、芦萁、芒、狼萁、蕨萁草、山芒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铁芒萁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pteris linearis(Burm.f.)Underw.[Polypodium lineare Burm.f.;Gleichenia linearis Clark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去须根与叶柄,将根茎与叶分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大型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60-150cm。蔓生。根茎横走,深棕色,幼时基部被棕色毛,后变光滑;叶轴五至八回两叉分枝,一回叶轴长13-16cm,二回以上的羽轴较短,末回叶轴长3.5-6cm;各回腋芽卵形,密被锈色毛;具苞片,卵形,边缘具三角形裂片;除第一回分叉外,其余各回分叉处两侧均有1对托叶状羽片,斜向上,下部的长12-18cm,宽3.2-4cm,上部的变小,披针形或宽披针形;末回羽片与托叶状羽片相似,长5.5-15cm,宽2.5-4cm,篦齿状羽裂几达羽轴;裂片15-40对,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8mm,宽2-3mm,基部上侧的数对极小,三角形,长4-6mm;中脉下面凸起,侧脉斜展,每组有小脉3条,孢子囊群圆形,细小,1列,着生于基部上侧小脉的弯弓处,由5-7个孢子囊组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火烧迹地或山野向阳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止血;接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血崩;鼻衄;咳血;外伤出血;跌打骨折;热淋涩痛;白带;风疹瘙痒;疮肿;烫伤;痔瘘;蛇虫咬伤;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

  • 水金凤茎叶

    药材名称水金凤茎叶拼音Shuǐ Jīn Fènɡ Jīnɡ Y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凤仙花科植物水金凤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金凤"条。性味性寒,味

  • 密叶天胡荽

    药材名称密叶天胡荽拼音Mì Yè Tiān Hú Suī别名亮叶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密伞大胡荽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pseudoconferta Masamune

  • 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药材名称苦壶卢蔓拼音Kǔ Hú Lú Mà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qu

  • 大山豆

    药材名称大山豆别名野黄豆、顺气药来源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止血,舒筋。主治感冒,肾虚头晕,白带,产后腹痛,水肿,肠

  • 田螺壳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药材名称田螺壳拼音Tián Luó Ké出处《别录》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田螺"条。性味《纲目》:&

  • 黄斑龙胆

    药材名称黄斑龙胆拼音Huánɡ Bān Lónɡ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黄花龙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rana flavo-maculata Hayat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山鸡

    药材名称山鸡拼音Shān Jī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原鸡的肉。原形态为家鸡的远祖,形似家鸡而较小,体长约60厘米。肉冠、肉垂以及裸出的脸和喉均赤红色。虹膜红褐色或橙黄色。雄者头和颈的羽毛在前为

  • 木槿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槿花药材名称木槿花拼音Mù Jǐn Huā别名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 铁篱笆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篱笆药材名称铁篱笆拼音Tiě Lí Bɑ别名企头簕、雄虎刺来源鼠李科铜钱树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 Poir.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