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分娩。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撰有《保生护命集》1卷,已佚。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系因风热蕴积,入里结实而致。证见口中气热,大便闭,小便赤,饮水不止,苔黄燥。宜大黄丸清泻里热。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出《分类草药性》。即杉皮,详该条。
证名。指左侧胁痛。多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肝郁等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左为怒火与死血,大怒气逆及谋虑不决,或外感风邪,皆令肝火动甚,胁痛难忍,古萸连丸、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牡蛎、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