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上古时代兽医。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善治马病,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
见《陕西中草药》。即竹根七,详该条。
即肩胛部。《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
病名。多由杨梅邪毒,结于肺胃,致疳生咽喉,饮食吞咽有碍。《疡医大全》卷十七:“过桥疳,生咽喉之下,肺管之上,看之不见,吹药不到,饮食妨碍,此杨梅结毒于肺胃也。”类今之喉部梅毒等。参见喉疳条。
【介绍】:北宋医家。任翰林医官院副使。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参加宋政府集体编修的《太平圣惠方》。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阳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