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治疗参见月经过多、经漏条。
见《中药志》。即蛤蟆油。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傍针刺(《针灸甲乙经》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治疗顽痹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因其正、傍同刺,故名傍针刺。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瘰疬,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肘关节后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古病名。又名酒风。因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