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嗽

猜你喜欢

  • 直肠泄

    病名。即直肠泻。《医宗必读·泄泻》:“直肠泄,食方入口而即下。”详直肠泻条。

  • 阳明脉

    经脉名。即足阳明。《马王堆汉墓帛书》:“阳明脉:系于骭骨外廉,循骭而上,穿膑,出鱼股□□□□,穿〔乳〕,穿颊,〔出目外〕廉,环〔颜〕□。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喜龙(伸),娄(数)吹(欠),颜〔黑,病种(

  • 蚂蝗风

    病名。《增订治疔汇要》卷上:“蚂蝗疔,又名蚂蝗风。”详蚂蝗疔条。

  • 脾胃俱虚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 天星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喉咙草之别名,详该条。

  • 寒湿凝滞痛经

    病证名。多因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湿之邪伤及冲任胞宫,血被寒滞,经血下行受阻所致。症见经血色黯有块,血行涩滞不畅,下腹部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治宜温经祛湿,活血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

  • 顽痹

    病名。一作痹。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皮肤、肌肉麻木不知痛痒或手足酸痛等症。《医林绳墨·痹》:“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参见痹条。

  • 大松身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宽筋藤之别名,详该条。

  • 阴阳学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 二蹻

    ①指阴蹻、阳蹻两脉的联称。②指阴蹻,阳蹻两脉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脉。参见二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