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皇甫谧

皇甫谧

【生卒】:214~282

【介绍】:

魏晋间医家、文学家。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书,曾汇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三部医书加以编辑,撰成《针灸甲乙经》一书。对阐述经络理论,统一古代针灸穴位的位置、名称、取穴法,总结晋代以前针灸学的成就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还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

猜你喜欢

  • 金匮要略解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翳如称星

    病证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细小星点白翳,可为一点,或三、四点,乃至数十点。参见聚星障条。

  • 会额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 花心风

    病名。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花癫。详该条。

  • 清暑益气

    对暑病耗伤津气的治法。例如,病者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本方着力于益气生津,兼清暑邪。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

  • 十三鬼穴

    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首载《千金要方》。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其数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十三鬼穴,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

  • 牛皮癣

    病名。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患处皮肤厚而且坚,如牛领之皮,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大多发于颈项处,亦可发

  • 土虺蛇

    见《普济方》。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不谢方

    方书名。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撰。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以《不谢方》为其书名。现有《世补斋医书》本。

  • 神气枯瘁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掀睑细看,外面养睛神水,有若蜗牛之涎,涎游于黑白之间,徒光无润,须臾风轮内外,气象渐变,枯败如死人,故曰神气枯瘁。”类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