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图经》。即桑枝,详该条。
见《幼科铁镜》卷五。即生津养血汤,见该条。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又名蚘心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没药、丹参、知母各12克,甘草18克。水煎服。治肺痈时吐脓血,胸中隐隐作疼,或旁连胁下亦疼者。若病剧,加三七末冲服;脉虚弱,加人参、天门冬各适量。
指人体正气先虚,复感受虚邪,两虚相合而发病。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六淫邪气是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灵枢·百病始生》:“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病名。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出《外科正宗》卷四。由湿热二气交感,蕴蒸皮肤而成;或因先患湿疹、痱子,复经搔痒磨擦,破伤感染所致。好发于颜面、手臂、小腿等处。初起红斑或小水疱,旋即变成黄豆大水疱,渐成脓疱。疮
【介绍】:见吴楚条。
病证名。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