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毒牛黄丸

祛毒牛黄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牛黄三钱半,人参琥珀犀角粉、桔梗生地黄硼砂各半两,雄黄一两,玄参升麻各三钱,蛤粉四两,煅寒水石二两,朱砂七钱,铅白霜、冰片各一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薄荷煎汤、或新汲水化下、或噙化,日二至三次。治咽喉肿痛舌体强硬,满口生疮,涎潮喘急,饮食难进,胸膈不利。

猜你喜欢

  • 湿热内蕴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

  • 神珠丹

    《卫生宝鉴》卷六方。又名离珠丹。炒杜仲、萆薢、巴戟天各二两,诃子五个,龙骨、朱砂各一两,炒补骨脂三两,胡桃肉一百二十个,砂仁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

  • 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 种痘新书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 中医儿科学纲要

    书名。江苏省西医学习中医讲师团、南京中医学院儿科教研组合编。全书分总论、各论二篇。总论介绍了中医儿科发展的概况和儿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各论分证介绍了儿科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内容简明实用。1960年由人

  • 疫疠之气

    见疠、戾气各条。

  • 广地丁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巅顶风证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顶骨内痛极如鎚如钻也。夹痰湿者,每痛多眩晕,若痛连及目珠而胀急瘀赤者,(眼)外证之恶候;若昏眇则内证(内障)成矣”(《张氏医通》卷八)。某些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

  • 麻疹谵妄

    病证名。指麻疹出现谵妄症状。《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谵妄一证,乃毒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治宜清火解毒。疹未出而谵妄者,用三黄石膏汤;疹已出而谵妄者,用黄连解毒汤。

  • 绿蓐草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