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积滞

积滞

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化,停滞胃肠。外为风寒所伤,滞而成积。积久不化,则可出现长期低热不退;发热时间不规则,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日轻,面黄消瘦;日久失治,则成虚羸。治疗:宜消积导滞以治标,补脾理气以治本。治标,积滞轻用保和丸加减,枳滞重而大便秘结不通者,用小承气汤攻下宿食;治本用异功散化裁。针灸可取足三里关元内庭等穴。按摩分阴阳,推三关,退六腑,推补脾土,掐四横纹等。

猜你喜欢

  • 悬痈

    病名。①《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多由火毒炽盛所致。症见除上腭肿起、疼痛、色红、饮食吞咽均感不适外,或见身发

  • 伤寒失声

    病证名。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诸病源候论》卷八:“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治宜散寒祛邪。若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者可选用九味

  • 幼科要略

    书名。2卷。清·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 石榴翳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 三花神祐丸

    《宣明论方》卷八方。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半两,牵牛子二两,大黄一两,轻粉一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以后每服加五丸,温开水送下,日三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治中满腹胀,

  •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见医药丛书条。

  • 捕虫草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 单蛾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喉蛾“肿于一边者为单蛾,此其形必圆突如珠。”详乳蛾条。

  • 伤湿腹痛

    病证名。指因受湿邪所致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伤湿腹痛,小便秘,大便泄,宜燥湿利水,宜胃苓汤。”参见腹痛条。

  • 药象口诀

    见药总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