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水后期

猜你喜欢

  • 月经涩少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指月经过少,详该条。

  • 五毒草

    见《广西中药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 吴学易

    【介绍】:见吴嘉言条。

  • 鲎藤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为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辛、微苦,微寒。祛风除湿,消肿散结。①治风湿痹

  • 万重花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三陷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有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火陷者,气不能引血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渐致神迷发痉发厥;干陷者,脓腐未透,营卫已伤,根盘紫滞,头顶干枯,渐致神识不爽,有内闭外脱

  • 上官翼

    【介绍】:唐代人。撰有《养生经》一卷,已佚。

  • 四满

    经穴名。代号K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1.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 喉杵

    病证名。似指咽喉病之肿痛症状而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杵,喉极肿而极痛。宜甘桔射干汤,外点烧盐散。”另有见喉忤者,乃刊刻误字。

  • 潠(xùn 训)

    外治法之一。喷洒。古代以冷水濆浴使病人降温的方法。《伤寒论·太阳病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