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病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脉经》卷六:“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肝病,面青筋急,多怒,目痛目闭不欲见人,脐左动气。”《太平圣惠方·肝脏论》:“夫肝虚则生寒,寒则苦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欲饮食,悒悒情不乐,如人将捕之,视物不明,眼生黑花,口苦头疼关节不利,筋脉挛缩,爪甲干枯,喜悲恐,不得太息,诊其脉沉细滑者,此是肝虚之候也。”又:“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小腹,忿忿如怒,气逆头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眥赤,生瘜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诊其脉浮大而数者,此是肝气实也。”《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激暴易怒,故其为病也多逆,逆则头痛耳聋,颊肿,目瞑,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善瘈,四肢满闷。……经病则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色脱,遗溺癃闭,其郁与胜,必侵及乎脾,脾受木邪,则胸满呕逆,飧泄。总而计之,其为寒热虚实邪气侵克,本经自病与经气相加种种诸症。”《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治宜疏肝理气,平肝泻火,活血通络,养血柔肝潜阳熄风等法。参见肝病各条。

猜你喜欢

  • 五经

    ①五脏的经脉。《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穴,分别位于第一至五指远端的指腹上。参见各条。《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

  • 鬲上

    鬲,同膈。横膈膜上胸腔部。《素问·刺热论》:“颊上者,鬲上也。”

  • 改訾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败疵。见该条。

  • 冻瘃

    病名。即冻疮。详该条。

  • 前推八匹马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置掌于两胁,挺胸,目平视,两掌心相对,拇指伸直,四指并拢,两臂用力徐徐前推,伸直,再慢慢屈肘,收回至两胁。

  • 通指温热的属性。包括:①气候暖和或炎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②温邪,温热类的致病因素。③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④温热病的简

  • 下者不以偶

    古时用药的一种方法。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运用攻下、逐水等法时一般不用偶方,取其力专而效速。

  • 淖泽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 元门脉诀内照图

    脏象著作,2卷。旧题汉华佗撰。主要收“明画图之象,明当脏之病,明五脏相入,明脏腑相入,明脏腑用药,明脏腑成败”等六方面内容。有图有论,文风古朴,颇多奇论。历代藏之内府,世罕见闻。明嘉靖间太医院判周兴国

  • 啮(nìe 聂)舌

    病证名。啮者,咬也。系指自咬其舌。《灵枢·口问》:“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齿者,肾气之所生也,少阴之脉挟舌本,少阳之脉循于颊,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