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人。字华父。撰有《经验方》,佚。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干涩,详该条。
即工尾势。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字子林。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痘疹专科。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证名。又名嗽吐脓痰。小儿咳嗽而咯脓痰的病证。多为感受风热邪毒,熏灼于肺,痰热内蕴,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所致。可用桔梗汤,或苇茎汤加鱼腥草、红藤、银花。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即腰带痈。见该条。
病证名。又称热泻、火泄、协热自利。《万病回春·泄泻》:“火泻者,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后去如汤,后重如滞,泻下赤色,小水短赤,烦渴脉数是也。”《医学入门》卷五:“火泻,实火口渴喜冷,痛一阵,泻一阵,肛门焦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嫩桑枝尖五钱,汉防己三钱,当归身(酒炒)二钱,黄芪、茯苓各一钱半,威灵仙、秦艽各一钱,川芎、升麻各五分(或加人参)。水煎服。治指尖痛麻。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