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积瘀留滞的病证(如气、血、痰、水),应用攻逐药物。如气滞者须行气,血瘀者须祛瘀活血,痰饮滞留者须涤痰,水饮停留者须逐水。
推拿穴位名。①位于眉心至前发际一线。见《幼科铁镜》。又名额天门。由眉心推至发际,称为开天门。能发汗解表。②即内八卦穴中的乾宫。出《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门即神门,乃乾宫也。”参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蝼蛄漏者……始发之时,在于颈上”。初似瘾疹,瘙痒。后肿大破溃,形成漏管。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等。②《外科启玄》卷七:“是平肉上生孔窍出脓血是也。”相当于软组织
中药炮制法之一。用少量清水将药物湿润,让水分逐渐渗透入内,使之发软。有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者,宜用此法。
指因元精虚亏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精虚痰,骨蒸潮热,虚火时升,脉多细数。”治宜补精化痰。方用地黄丸、加减二冬汤、固本丸加玄武胶,佐以理气药等。参见痰证条。
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起源很古,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临床操作时,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何如而名?……火曰升明。”谓火性得以上升明耀,故名。
淡白色。《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病证名。指眼内出血证。又名目血。目衄含义有二:①指血自泪窍出。《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目出血,曰目衄。”唐容川《血证论》卷二:“泪窍出血,乃阳明燥热所攻发,犀角地黄汤加归尾、赤芍、银花、白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