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病名。出《景岳全书·妇人规》。阴部下脱之物如蘑菇状,称为阴菌。即阴挺。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卤碱,详该条。
见本草三家合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