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制剂手册》。炒杏仁、生石膏、栀子(姜水炒)、天花粉、炒苏子、煅蛤壳、栝蒌皮各60克,炒牛蒡子、青黛、射干各30克,甘草12克,细辛6克,龙涎香1.5克,麝香0.6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
见《广州植物志》。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诃子皮、陈皮、厚朴各五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治气痢。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疖,见该条。
见痘疹全书条。
病证名,又名偏风口噤,指小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若足阳明胃经气虚,风邪所乘,其筋脉偏急者,属外因;若足厥阴肝经风热乘脾,筋脉偏急者,属内因。若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所乘…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同胫毛。详该条。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清金丸第二方,见清金丸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