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见六种新编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竹沥一斗四升,独活、芍药、防风、茵芋、甘草、白术、葛根、细辛、黄芩、川芎各二两,桂心、防己、人参、石膏、麻黄各一两,生姜、茯苓各三两,乌头一枚。为粗末,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次服
【介绍】:见刘邦永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出《范汪方》。即地肤苗,详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前关、当阳。本穴位置原载:“在外眥五分是。”《圣济总录》:“眼小眥后一寸。”《奇效良方》:“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今多据《圣济总录》结合《奇效良方》等,定位于外眼
【介绍】:见李冠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