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隋代医家。撰有《体疗杂病疾源》3卷,又与龙衔素合著《针经并孔穴蝦蟇图》3卷。均佚。
证名。指齿牙不白而作黄色。多因口腔不洁,或胃中湿热熏蒸所致。治宜加强口腔清洁,或糯糠烧灰擦则齿白。
证名。指目珠之胀痛突起之证。多由风邪湿热,气胜怫郁,瘀滞络阻等所致证。“有内外轻重不同,若轻则自觉目内胀急不爽,治亦易退。重则自觉胀痛甚,甚则人视其珠亦觉渐渐胀起者,病亦发见于外已甚”(《证治准绳·杂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窝儿七,详该条。
见骨蒸病灸方条。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禾髎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