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汪方
见范东阳方条。
见范东阳方条。
三部九候诊法诊脉部位之一。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死不治。”
①音树(shù)。①数目。亦指五行的生成数。《素问·刺禁论》:“愿闻禁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②几、几条。《灵枢·邪客》:“数脉并注。”③
见《广西中药志》。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厚朴(姜制)、半夏(制)、陈皮、荆芥穗、砂仁各12克,炒苍术、桔梗、黄连、藿香叶、炒麦芽、天花粉、枳壳(麸炒)、甘草、大黄、木通各9克,木香、朱砂、冰片各6克,山楂
见备急千金要方条。
病名。出《辨证录》卷十三。①即恶疮。见该条。②久治不愈的疮疡俗称顽疮。
证名。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见《素问·刺热篇》。多因肾虚所致。《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原多气而少血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5寸处。一说“在鸠尾穴上1.5寸”(《中国针灸学》)。主治胃腕寒痛,喘息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