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中风。因毒厉之气乘虚入侵所致。《圣济总录》卷六:“急风,其证筋脉紧急,身背强直,面黑鼻干,口噤不语,须臾风入五藏,与清气相引,则通身壮热,汗出如油,直视唇青,痰涎结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肩上高凸部。又名肩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与臑骨合缝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癣法……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
【介绍】:明代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名医江瓘之子,随父学医。二十岁后,游于江浙、山东、河北等地,博采验方治案。将父亲遗稿《名医类案》编次增补,用十九年功夫,先后修改五次才告完成。
气功术语。出《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这里玄牝是指人体生命之根本。后世对玄牝认识有两种见解。①虚指部位。即并非实体,也不定位,是不能以形色相求得的,只是在练功中体现。(见《
十二经原穴之一。①气海穴部位,在脐下一寸五分处。《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素问·腹中论》:“肓之原在脐下。”马莳注:“肓之原出于脖胦,其穴一,一名下气海,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半宛宛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书名。又名《汉医讲义录》。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41年。全书共四册。第一册论述民族医学的基础理论;第二、三、四册论述了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1945年间岛医药协会出版。
病证名。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类证治裁·腹痛》:“感寒腹痛者,气滞阳衰,喜热手按,脉沉迟,治在温中,香砂理中汤去白术。”详寒气腹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