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②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
出《养生经验合集》。即木槿皮,详该条。
见皮部条。
《济生方》卷七方。旋覆花、川芎、细辛、人参、炙甘草各五钱,当归、半夏、赤茯苓、干姜、陈皮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妊娠恶阻,心下愤闷,吐逆不食,恶闻食气,头晕,四肢骨节烦
【介绍】:明代医生。字汝瞻。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因母病购买了许多医书研读,并与各方名医讨论,遂精通医术。著有《医经大旨》(存),《药性准绳》、《明医会要》、《诊脉家宝》等书,多佚。
病证名。指疳疾併发消瘅。《幼幼集成》疳疾“骨蒸之病,多起于胃。其始也,邪火上冲而能啖,火消灼而善饥。盖胃为气血之海,气血不足,邪火杀谷,水之精气不足济之,渐成口秽烦躁,夜热朝凉,毛焦口渴,气促盗汗,形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
见《明医杂著》。即二便色白。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