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寒经行后期

血寒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宫,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生姜)。若见经血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面色白,头晕气短,腰痠乏力等,则为冲任虚寒,血行无力所致,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

猜你喜欢

  • 阳常有余

    见《格致余论》卷一。阳,指气、火。多指精血亏损、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热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

  • 黄坤载

    【介绍】:见黄元御条。

  • 擦法

    推拿手法名。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作快速来回直线摩擦,使体表局部发热。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软组织扭伤的肿痛、肌肉痉挛等症。《韩氏医通》:“凡小疾有痛处,即令壮夫揩擦至热,或按之拿之,令气

  • 清咽人中黄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人中黄、豆豉、浙贝母、牡丹皮、玄参、连翘壳、金银花、木通。加白蜜一大匙,水煎服。治少阴疫喉,咽腐不利,烦满昏寐,脉细数,身热痧隐,邪未宣达,火已鸱张。若神昏加犀角;相火旺者加天门冬

  • 膂筋

    出《灵枢·九宫八风》。指脊骨两旁浅层肌肉的肌腱。

  • 阴包毒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七。又名阴包毒疮。指生于大腿内侧阴包穴之外痈。证治见大腿痈条。

  • 临盆

    见薛立斋·《女科撮要》。即临产。详该条。

  • 顽淋不痛症

    见罗应章《经验医库·溲淋》。因淋症日久,虽溲行艰涩而不觉痛的病症。多因骨髓精血俱虚,心肾不交,心气下陷而成。症见小便滴沥不绝,臭气难闻,尿出不痛,脉弱无力。宜用威喜丸。参见淋条。

  • 雷气

    指雷火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

  • 小便涩痛

    证名。指小便排出不畅、疼痛,是淋症的主要症状。《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淋,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详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