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朱栋隆条。
证名。黄乔岳《眼科全集》:“此症因肝虚,故受克而泪横溢出,点滴如梅花碎地之状。”参见流泪症条。
【生卒】:约919~965【介绍】:五代时后蜀统治者。字保元。兼通医药,比较重视发展卫生事业,韩保升的《重广英公本草》等,就是在他的倡导下完成的。965年降宋,被封为秦国公,群臣有病,每亲为诊之。
类中风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暑(《万病回春》列为类中风之一)。因夏季酷热,猝中暑邪所致。症见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或渴。可先与通窍法,用苏合香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图谱》。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下半叶【介绍】:明代医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轻时喜读书,后学医,通脉理,注重温补之法。著有《脉诀》一书,已佚。
见《得配本草》。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证名。指两手掌心中有发热感觉。一名掌中热。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之一。详见掌中热条。又为劳倦内伤及五心烦热的症状之一。《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