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羹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各详该条。
即人丹,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指七种癥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癥瘕证治》:“夫癥者,坚也,坚则难破。……然七癥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出。虽有蛟龙、鱼、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耳。”《东医宝鉴·杂病篇》: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
推拿穴位。又名阴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无名指处。性微凉,能退热。治胸膈胀满,头昏痰盛。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煨大黄、黄芪、炒牛蒡子、牡蛎(盐泥裹烧)、金银花各五两,炙甘草二两,没药、乳香、栝蒌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疮在上者食后服,疮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