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贝母汤

贝母汤

普济本事方》卷三: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木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御药院方》卷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桑白皮<锉)五味子甘草(炙,锉)各15克款冬花60克知母7.5克杏仁(去皮、尖,麸炒)22.5克

制法上粗捣筛。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主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8分,石膏8分,升麻6分,知母6分,黄芩6分,栀子6分,芍药6分,杏仁5分,柴胡5分,羚羊角4分,射干4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加嗽。

用法用量上切。水4升,煮1升2合,为4服。1-2岁量与。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3分,款冬花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风,暴得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外台》卷十引《小品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2两,甘草(炙)2两,麻黄(去节)4两,桂心4两,半夏(洗)3两,干姜3两,杏仁70枚。

功能主治咳逆,喉中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2斗3升,先煮麻黄得10沸,纳药煮取3升,温服7合,每日3次。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十引《小品方

活幼心书》卷下: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两,甘草(半炙半生)2钱。

制法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100日内婴孩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用陈大米煎汤,空心调服;痰盛,淡姜汤调下,或牛黄少许煎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姜汁浸半日)2钱,五味子2钱,桑白皮2钱,黄芩2钱,陈皮2钱,半夏半钱,甘草(炙)半钱,桂心半钱,柴胡半钱,木香半钱,杏仁(去皮尖,炒)14粒,干姜(炮)2分半。

功能主治久嗽虚寒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2服。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杏苑》卷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钱,知母1钱,半夏1钱,秦艽1钱,甜葶苈5分,甘草(炙)5分,杏仁8分,橘红1钱2分。

功能主治肺劳实热,面目浮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生姜5片,水煎,食远服。

摘录《杏苑》卷五

《医彻》卷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川贝母1钱半,茯苓1钱,车前子1钱半,当归1钱,炙甘草3分,广陈皮7分,远志肉1钱,枣仁1钱,钩藤1钱,牡丹皮7分,桂园肉5枚,灯心1握。

功能主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摘录《医彻》卷四

《产孕集》卷下: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钱5分,连翘2钱,当归2钱,川芎2钱,桔梗1钱,白芷1钱,赤芍1钱,川续断1钱,红花5分。

功能主治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乳道壅闭,无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产孕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炮,去心)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1两,甘草(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饮水过多,卒上气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3-7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桑根白皮(锉)1两,紫菀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半,人参1两半,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肿满,喘急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本事》卷三: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1两(去心,姜制半日,焙),黄芩(生,去皮)1两,干姜(生,)1两,陈皮(去白)1两,五味子(拣)1两,桑白皮(洗净,蜜炙黄)半两,半夏(汤浸7次)半两,柴胡(去苗,净洗)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木香1分,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杏仁7个(去皮尖,碎之)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贝母气味苦甘微寒,入手太阴少阴;黄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陈皮气味苦辛微温,入手足太阴;五味子气味俱全,兼入五脏;桑白皮气味苦辛温,入手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柴胡气味辛甘平,入足少阳;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厥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脾,能和诸药之性,兼入十二经络,再佐以生姜之达表,不专为肺经咳嗽而设也。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嗽,故方中之品兼行五脏,积久成痼,能一旦肃清矣。

临床应用久嗽: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愈。以此治嗽,悉皆愈。

摘录《本事》卷三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生姜(切,焙)1两,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半两,白术(锉)半两,淡竹叶1握(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上气肺热,呀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蜜2钱搅匀,空心温服。

若取利,入芒消1字,汤成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贝母汤

药方名称贝母汤

处方贝母(炒)1两,半夏白矾汤洗7次,焙)1两,干姜(炮)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半两,款冬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肺中风,咳嗽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杏仁2个,煎5分,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

猜你喜欢

  • 茯苓造化糕

    药方名称茯苓造化糕处方白茯苓4两,莲肉4两,山药4两,芡仁4两,白晚粳米2升(为粉),砂糖1斤(刮为屑)。制法上为末,拌匀,入甑中,以竹刀划为片界,以蔑蓬覆甑上,蒸熟取出,晒干。功能主治补养元气。主内

  • 定喘汤

    《扶寿精方》:定喘汤药方名称定喘汤别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处方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款冬花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杏仁(去皮、尖)

  • 揩齿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揩齿散药方名称揩齿散处方细辛白蒺藜(微炒,去刺)露蜂房(微炙)川升麻白矾(一半烧令汁尽,一半生用,研令细)黄柏(锉)各15克槐枝柳枝(粗者,每茎长6厘米)各3~7茎(烧勿令过火

  • 佛手柑粥

    药方名称佛手柑粥处方佛手柑10-15g。功能主治健脾养胃,理气止痛。主年老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症。用法用量上药煎汤去渣,再入粳米50-100g,冰糖少许,同煮为粥。各家论述佛

  • 胆草散

    药方名称胆草散处方胆草、甘草、蒺藜、白芷、防风、黄连、虫退、木贼、栀子。功能主治痘疹,羞明障翳。摘录《种痘新书》卷九

  • 固本健脾丸

    药方名称固本健脾丸处方白术4两,陈皮2两,茯苓2两,陈冬米2两,神曲1两,麦芽粉1两,肉蔻5钱,砂仁5钱,木香5钱。制法水叠丸。功能主治温补脾元,和中醒胃,进食止泄,推陈致新。主脾胃虚弱,嗳腐,痞满不

  • 荆防排毒汤加减

    药方名称荆防排毒汤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功能主治辛温解表。主外感风寒。

  • 萆薢浸酒

    药方名称萆薢浸酒处方萆薢3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杜仲2两(去粗皮,炙微黄),狗脊2两,羌活2两,桂心2两,牛膝3两(去苗),桑寄生2两。制法上锉细,用生绢袋盛,以酒2斗浸,密封七日后开。功能主

  • 比圣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王氏方:比圣丸药方名称比圣丸处方青州枣25个(去核,黄丹2钱,匀分在枣肉内烧,烟绝用),诃子皮半两,草豆蔻(面裹烧)半两,肉豆蔻1个,木香1分。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黄米

  • 羚羊角胶囊

    药方名称羚羊角胶囊来源为羚羊角经加工制成的胶囊。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气微腥,味淡。炮制取羚羊角150g,锉成最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或500粒,即得。功能主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