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

《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2-7粒,丁香2-7粒,麝香1钱(细研),瓜蒂2-7枚,青布灰3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别名内消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热毒、风毒、气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消赤豆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黄耆1两(锉),白蔹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黄芩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槐子仁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四: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糯米3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3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圣惠》卷六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炒熟)半两,糯米(微炒)半两,吴茱萸半两(炒熟),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锉),干姜半两,蛇床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恶疮人不识,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生油和如面脂,每用时,先煎槐枝汤洗疮令净,然后涂药,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炒干,纳醋中,如此7遍),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炙令赤色,锉),瞿麦穗半两,白蔹半两,当归半两(切,焙),黄芩半两(去黑心),猪苓半两(去黑皮),防风半两(去叉),黄耆3分(锉),薏苡仁3分,升麻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干湿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以粥饮下,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惠》卷五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丁香1分,黍米1分,瓜蒂半分,熏陆香1钱,青布5寸(烧灰),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急黄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白蔹1两,牡蛎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蜂瘘。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索豆散”。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疡医大全》卷八: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斗(略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初起即消,已成立溃。主一切无名大毒。

用法用量用黄蜜调敷,或葱汁、好醋、酒、菊花根叶捣汁、靛汁俱可调敷,中留一孔透气。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圣惠》卷九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半两,猪牙皂荚半两,消石半两,黄柏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鳖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风毒,生恶核。

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涂,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千金》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7枚(烧)。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

用法用量以冷水和,顿服之。

摘录《千金》卷二

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小豆2分,秫米2分,鸡矢白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黄疸,面目黄。

用法用量分3服,黄汗当出。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白皮半斤(切),苦酒2升,赤小豆

功能主治诸恶疮。

用法用量方中赤小豆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

普济方》卷一九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升,桑根白皮3两(锉),白术3两,生姜3两(切),鲤鱼2斤(去鳞肠肚),陈橘皮3两(汤浸去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水,腹脐俱肿,腰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水1斗,都煮令熟,出鱼,量力食之,兼食小豆,勿着盐,便以任性食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古方汇精》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远志8钱,首乌皮1两,赤小豆1两5钱,红花8分,荆芥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疽初起。

用法用量每药末1两,加真麝香4分,葱酒汁调敷。

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猜你喜欢

  • 补益养荣汤

    药方名称补益养荣汤处方熟地黄1钱半,当归身1钱2分,白芍药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陈皮1钱,川芎8分,人参8分,知母8分,黄柏7分,甘草5分,五味子9粒。制法上锉,作一帖。功能主治虚劳气血俱损,及

  • 泻脑汤

    药方名称泻脑汤处方防风车前子木通茺蔚子茯苓熟大黄玄参玄明扮桔梗黄芩(酒炒)各等分功能主治治风热毒邪所致的鹘眼凝睛症。其状目如火赤,不能敛运转动者。用法用量上锉剂。白水3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热

  • 牛黄小鸟犀圆

    药方名称牛黄小鸟犀圆处方天麻(去苗)二十两,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洗.焙)、玄参(洗.焙),各十两。上四味,为细末,以水少许化蜜,同于石锅内,慢火熬搅成稠膏,放冷,次入后药。浮萍草(净洗.

  • 葱姜煎

    药方名称葱姜煎别名葱姜饮处方葱10枝(去根叶),姜3钱。功能主治感冒。用法用量葱姜饮(《仙拈集》卷一)。《仙拈集》本方用法:好酒二碗,煎一碗半,热服。盖暖。春秋依此方,夏月葱、姜减半,冬月加炒黑豆二合

  • 煎膏药方丹

    药方名称煎膏药方丹处方元参5钱,苦参5钱,黄芩5钱,杏仁5钱,白芷5钱,大黄5钱,金银花5钱,天花粉5钱,连翘5钱,归尾1两,赤芍5钱,丹皮5钱,黄耆5钱。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恶毒诸疮。用法用量每一料,

  • 敷贴脚气药

    药方名称敷贴脚气药处方大戟、茱萸、大黄、官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脚气。用法用量酸醋调敷痛处。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 斑龙灵龟化痔丸

    药方名称斑龙灵龟化痔丸处方人参1两5钱,鹿角尖(炙脆)8两,龟版4两(炙),象牙屑2两,白术1两5钱,茯苓1两5钱,当归4两,川山甲(炙)5钱,生地4两,熟地4两,槐角(炒)6两,露蜂房(炙)8钱,侧

  • 蜡脂

    《外台》卷三十二引《崔氏方》:蜡脂药方名称蜡脂处方蔓青油3升,甘松香1两,零陵香1两,辛夷仁5分,白术2升,细辛5分,竹茹1升,竹叶(切)5合,白茯苓3分,蘼芜花3分,羊髓半升(以水浸,去赤脉,炼之)

  • 归连丸

    《普济方》卷二一一:归连丸药方名称归连丸处方黄连4分,黄柏2两,当归2两,黄芩2两,阿胶2两(炙),熟艾1两。制法上为散。以醇醋2升。煮胶烊,下药煮;为丸,如大豆大。功能主治清热养阴。主阴虚五色痢;孕

  • 薄荷散

    《普济方》卷三六九:薄荷散药方名称薄荷散处方薄荷叶1两,蝎1分,天南星半两(灰炒通黄赤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肢体壮热,手足冷,呻吟惊悸,睡卧不安。用法用量周岁儿每服半钱,连根葱白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