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汪副护条。
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见草药图经条。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见《奇效良方》。古人认为小儿初生须用五根汤(桃、柳、楝、枚、槐)加白芷,苦参煎汤浴之,若遇气候炎热,则以软绢蘸汤揩拭周身,可以清洁皮肤,预防疾病。
见《医学纲目》卷三十四。即月经。详该条。
见《本草正义》。为桑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五实之一。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大小便闭塞不通。参见五实条。
寒热。《素问·疏五过论》:“脓积寒炅。”